Leica M2 裝底片 拍照去 (Leica M2的最後兩捲底片)
在底片機時代,一直使用著兩個系統: SLR單眼相機,及RF連動測距相機。
早期是使用Penax MF SLR (MX, LX) 及Canon RF (P, 7S)。
後來把Canon RF系統換成Leica M系列,1995時,也從Pentax MF系統改成Canon EOS系統。
隨著數位的潮流,於2006年5月買進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 (DSLR): EOS-350D後,就很少使用底片機了,因為數位相機的方便性是底片相機所無法取代的。
用了多年的底片機,相同的鏡頭裝在APS-C機身上以後,廣角鏡頭及標準鏡頭的視角嚴重縮水,這讓我很不習慣,無奈當時FF全片幅機身還是太貴了,最便宜的機身是EOS 5D,價格是US$ 3000左右,超出我當時的預算。
2007年2月,因為必須用到超廣角鏡頭拍攝室內建築,EOS 350D是APS機身,把EF 17-40/4 L的17mm端硬是變成27mm的視角,所以我把EOS 3拿出來裝底片拍攝,那是最後一次使用EOS底片機。
5年後 (2012年),把50多年歷史,年紀比我大的Leica M2 (沒有曝光表) 裝上底片,連Leica Summicron-M 35/2 Aspherical, Konica KM 50/2及"人肉曝光表"一起去拍照,很多照片是目測對焦,因為是最快的對焦方式。
這套組合,是我目前唯一留下的Leica M系列。
之前用過多年的RF系統,從Canon 7S開始,陸陸續續用過Canon P, Rollei 35 S, Leica M4-P, M6, M3, M2, , M4, M6 Titanium, M6 TTL, Konica Hexar RF, Contax T2, T3....,在我把裝備數位化後,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方案,所以把手中的RF相機全部陸陸續續賣掉只剩下一機兩鏡。
Leica M2:
RF相機,35mm是我個人最喜歡的焦段,所以一定要留0.72X放大倍率的機身,最後因為這台M2的號碼很奇特,所以留下這台。
35mm鏡頭:
一直在保留Leica Summicron-M 35/2 Pre-Asph. (King of Bokeh)及Leica Summicron-M 35/2 Asph.這支現代鏡頭之間傷腦筋。
後來決定留Summicron-M 35/2 Asph.,而把Summicron-M 35/2 Pre-Asph.脫手,脫手後發現是個錯誤,因為發現比較偏愛Summicron-M 35/2 Pre-Asph.的調性,不過已經賣了,再也買不回來了,而且賣的價格是超級便宜 (US$ 1200)。
50mm:
50mm這個焦段一直不是我的最愛,很多年之間我一直使用21/2.8 + 35/2 + 90/2.8的組合,後來改成15/4.5 + 25/4 + 35/2 + 75/2.5的組合。
Konica Hexanon KM 50/2是一支便宜又表現相當好的鏡頭,50mm又是個經典的焦段,所以就把Konica Hexanon KM 50/2留下來吧。
早期是使用Penax MF SLR (MX, LX) 及Canon RF (P, 7S)。
後來把Canon RF系統換成Leica M系列,1995時,也從Pentax MF系統改成Canon EOS系統。
隨著數位的潮流,於2006年5月買進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 (DSLR): EOS-350D後,就很少使用底片機了,因為數位相機的方便性是底片相機所無法取代的。
用了多年的底片機,相同的鏡頭裝在APS-C機身上以後,廣角鏡頭及標準鏡頭的視角嚴重縮水,這讓我很不習慣,無奈當時FF全片幅機身還是太貴了,最便宜的機身是EOS 5D,價格是US$ 3000左右,超出我當時的預算。
2007年2月,因為必須用到超廣角鏡頭拍攝室內建築,EOS 350D是APS機身,把EF 17-40/4 L的17mm端硬是變成27mm的視角,所以我把EOS 3拿出來裝底片拍攝,那是最後一次使用EOS底片機。
5年後 (2012年),把50多年歷史,年紀比我大的Leica M2 (沒有曝光表) 裝上底片,連Leica Summicron-M 35/2 Aspherical, Konica KM 50/2及"人肉曝光表"一起去拍照,很多照片是目測對焦,因為是最快的對焦方式。
這套組合,是我目前唯一留下的Leica M系列。
之前用過多年的RF系統,從Canon 7S開始,陸陸續續用過Canon P, Rollei 35 S, Leica M4-P, M6, M3, M2, , M4, M6 Titanium, M6 TTL, Konica Hexar RF, Contax T2, T3....,在我把裝備數位化後,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方案,所以把手中的RF相機全部陸陸續續賣掉只剩下一機兩鏡。
Leica M2:
RF相機,35mm是我個人最喜歡的焦段,所以一定要留0.72X放大倍率的機身,最後因為這台M2的號碼很奇特,所以留下這台。
35mm鏡頭:
一直在保留Leica Summicron-M 35/2 Pre-Asph. (King of Bokeh)及Leica Summicron-M 35/2 Asph.這支現代鏡頭之間傷腦筋。
後來決定留Summicron-M 35/2 Asph.,而把Summicron-M 35/2 Pre-Asph.脫手,脫手後發現是個錯誤,因為發現比較偏愛Summicron-M 35/2 Pre-Asph.的調性,不過已經賣了,再也買不回來了,而且賣的價格是超級便宜 (US$ 1200)。
50mm:
50mm這個焦段一直不是我的最愛,很多年之間我一直使用21/2.8 + 35/2 + 90/2.8的組合,後來改成15/4.5 + 25/4 + 35/2 + 75/2.5的組合。
Konica Hexanon KM 50/2是一支便宜又表現相當好的鏡頭,50mm又是個經典的焦段,所以就把Konica Hexanon KM 50/2留下來吧。
Leica M2單純的視窗 (35 / 50 / 90)在使用35mm鏡頭時最單純,不會出現135mm的框線。
拍攝日期: 2012-02-20及2012-02-21。
拍攝時間: 黃昏時刻,約18:00以後。
拍攝地點: Tigre河邊,Puerto Fruto。
底片: Kodak Pro Image 100。
掃瞄: Nikon Coolscan IV ED。
記得剛開始學攝影時,Canon P, 7S及Leica M4-P都沒有測光表,那時候練到拍正片都也OK。
但是1995年開始使用EOS後,早已經習慣光圈先決的拍攝方式,一直擔心我的"人肉測光表"會嚴重退化,但是底片沖出來後,曝光量還蠻平均的,看來"人肉曝光表"沒有退化太多。
拍完那兩捲之後,M系列再次冰起來,到目前為止,再也沒再餵過底片讓M2服用。
2012-02-20:
01 Tigre河邊 (Leica Summicron-M 35/2 Asph.):
拍攝日期: 2012-02-20及2012-02-21。
拍攝時間: 黃昏時刻,約18:00以後。
拍攝地點: Tigre河邊,Puerto Fruto。
底片: Kodak Pro Image 100。
掃瞄: Nikon Coolscan IV ED。
記得剛開始學攝影時,Canon P, 7S及Leica M4-P都沒有測光表,那時候練到拍正片都也OK。
但是1995年開始使用EOS後,早已經習慣光圈先決的拍攝方式,一直擔心我的"人肉測光表"會嚴重退化,但是底片沖出來後,曝光量還蠻平均的,看來"人肉曝光表"沒有退化太多。
拍完那兩捲之後,M系列再次冰起來,到目前為止,再也沒再餵過底片讓M2服用。
2012-02-20:
01 Tigre河邊 (Leica Summicron-M 35/2 Asph.):
02 Puerto Fruto (Konica KM 50/2):
03 玻璃的反射 (Konica KM 50/2):
04 櫥窗 (Konica KM 50/2):
05 造型特別的餐桌,就像一條船 (Konica KM 50/2):
06 (Konica KM 50/2):
07 (Konica KM 50/2):
08 色彩鮮豔的窗簾 (Konica KM 50/2):
09 燈飾店 (Leica Summicron-M 35/2 Asph.):
2011-02-21: (全部都是Leica Summicron-M 35/2 Asph.)
10 那天河水的水位上漲很多:
10 那天河水的水位上漲很多:
11:
12:
13:
14:
15:
16:
17 巴西戰舞 (Capoeira):
18:
19:
20:
21:
22:
23 Pizza店:
24 河畔的人行道都淹水了:
25 較低窪的街道,這個時候天色已經蠻暗了:
26:
27:
28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