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器材留下倩影 - Leica篇
30多年來,前前後後用過的相機不少,也為一些器材留下了倩影,雖然它們大部分已經離開我了,但至少還是留下了一些照片來回味。
Leica M3 SS:
Leica M3 SS:
M3於1954年推出,是Leica最輝煌的時期,他讓所有日本的可交換鏡頭連動測距相機(Canon P, 7, 7S...., Nikon S2, S3, S4, SP.....)全部消失。
它有50 / 90及135 mm三個取景框,很厲害的是鏡頭裝上時自動會自動出現該焦距的取景框。
M3有多個版本,最崇拜M3的民族是日本人。
曾經擁有過兩台SS(單次撥片版),其中一台後來賣給中古商。
Leica M2:
M2共有三代:
1. 回片是按鈕的。
2. 回片是小撥桿。
3. 回片是小撥桿,多了自拍器。
沒機會擁有第一代,擁有過第二代及第三代。
M2第二代,No Self Timer Rare Number:
它有50 / 90及135 mm三個取景框,很厲害的是鏡頭裝上時自動會自動出現該焦距的取景框。
M3有多個版本,最崇拜M3的民族是日本人。
曾經擁有過兩台SS(單次撥片版),其中一台後來賣給中古商。
Leica M2:
M2共有三代:
1. 回片是按鈕的。
2. 回片是小撥桿。
3. 回片是小撥桿,多了自拍器。
沒機會擁有第一代,擁有過第二代及第三代。
M2第二代,No Self Timer Rare Number:
它的號碼非常奇怪,序號不是一般M2的序號,而且號碼後面多了個*字。
M2第三代,With Self Timer:
M2第三代,With Self Timer:
前後擁有過兩台,其中一台在1998年賣掉,另一台也在幾年前賣掉。
Leica M1:
Leica M1:
M1是在M3及M2之後發表的,可以說是M2的簡化版,沒有連動測距裝置。
M1的產量相當少(不到10000台,其中9384台是銀機身,50台是橄欖色機身),連原廠包裝盒。
這台M1生產於1959年,從來沒拆修過,還保有原廠的"L"封印。因為缺乏使用的關係,所以快門簾並無法正常關閉到底(需要潤滑及保養),可是保養的話就必須要拆相機了,對這台幾乎全新的M1來說,毀掉那個"L"封印實在有點可惜。
現在已經不再收藏相機,所以這台也割愛了。
Leica M6 Classic:
M6 Classic於1984年推出,1998年停產,由M6 TTL代替。
共有三種塗裝:
1. 黑機(Black Chrome)。
2. 銀機(Silver Chrome)。
3. 鈦機(Titanium)。
除了用過一段時間家父的早期Leitz M6黑機外,前前後後買過三台鈦機,當然都是買中古的。
Leica M6 Titanium (1)
第一台在1998時賣給中古店,很可惜沒有留下照片。
Leica M6 Titanium (2):
M1的產量相當少(不到10000台,其中9384台是銀機身,50台是橄欖色機身),連原廠包裝盒。
這台M1生產於1959年,從來沒拆修過,還保有原廠的"L"封印。因為缺乏使用的關係,所以快門簾並無法正常關閉到底(需要潤滑及保養),可是保養的話就必須要拆相機了,對這台幾乎全新的M1來說,毀掉那個"L"封印實在有點可惜。
現在已經不再收藏相機,所以這台也割愛了。
Leica M6 Classic:
M6 Classic於1984年推出,1998年停產,由M6 TTL代替。
共有三種塗裝:
1. 黑機(Black Chrome)。
2. 銀機(Silver Chrome)。
3. 鈦機(Titanium)。
除了用過一段時間家父的早期Leitz M6黑機外,前前後後買過三台鈦機,當然都是買中古的。
Leica M6 Titanium (1)
第一台在1998時賣給中古店,很可惜沒有留下照片。
Leica M6 Titanium (2):
向一位朋友購入,因為他用不慣M系列,我用一台R6再貼錢跟他交換。
Leica M6 Titanium (3):
Leica M6 Titanium (3):
這台後來割愛給朋友,因為他有銀機及黑機,唯獨少鈦機,所以就割愛給他讓他能夠三合一了。
M6 TTL:
M6 TTL:
1998年發表,多了TTL閃燈功能。
我對M6 TTL有點小感冒,對那顆快門轉盤很不喜歡,所以後來賣掉了。
Konica Hexar RF:
我對M6 TTL有點小感冒,對那顆快門轉盤很不喜歡,所以後來賣掉了。
Konica Hexar RF:
Leica M接環的電子相機,有自動上片回片,及光圈先決功能。
這台相機實在是街拍的好利器,以前用很多,後來用數位後冰了一段時間,最後還是賣掉了。
Leica IIIF Red Dia + Summitar 50/2:
這台相機實在是街拍的好利器,以前用很多,後來用數位後冰了一段時間,最後還是賣掉了。
Leica IIIF Red Dia + Summitar 50/2:
Leica III Black Paint + Elmar 50/3.5 Nickel:
Leica III (Model F): 根據Leica Pocket Book的資料,由1933年開始生產,到1939年停產為止,共生產了76457台,其中黑色機身27366台,銀色機身49091台。
這 台的號碼是No. 119416,根據Leica Pocket Book的資料是1933年出廠的銀機身 (116001-123000 IIIChrome 1933),可是同一本Leica Pocket Book裡又提到1933年生產了9704台黑機 身及只有2450台銀機身。
116001-123000共有7000台,而銀機身該年的產量只有2450台,所以這些數據有點矛盾。不過不管怎麼說,這台是正港的"Black Paint"機。
Voigtlander 15/4.5:
這 台的號碼是No. 119416,根據Leica Pocket Book的資料是1933年出廠的銀機身 (116001-123000 IIIChrome 1933),可是同一本Leica Pocket Book裡又提到1933年生產了9704台黑機 身及只有2450台銀機身。
116001-123000共有7000台,而銀機身該年的產量只有2450台,所以這些數據有點矛盾。不過不管怎麼說,這台是正港的"Black Paint"機。
Voigtlander 15/4.5:
變形控制相當好,但是暗角明顯,反差太大,而且色調偏冷。
用了數位一段時間後賣掉了。
Voigtlander 25/4:
用了數位一段時間後賣掉了。
Voigtlander 25/4:
Click here to edit.
鼎鼎大名的七枚玉,有散景之王(King of bokeh)的美譽。
典型的80年代鏡頭,大光圈時稍微軟一點,縮光圈後非常銳利。
幾年前賣掉了。
Summicron-M 35/2 Aspherical:
典型的80年代鏡頭,大光圈時稍微軟一點,縮光圈後非常銳利。
幾年前賣掉了。
Summicron-M 35/2 Aspherical:
非球面鏡頭,是典型的Leica新鏡,非常飽和及銳利,但是比較缺乏立體感。
Konica KM 50/2:
Konica KM 50/2:
Konica Hexar RF的套鏡,雖然便宜,但是一點也不讓Leica Summicron-M 50/2佔便宜。
朋友買了Hexar RF的套鏡,對這隻鏡頭沒興趣,我就接收過來了(當時買Hexar RF時只買機身)。
Leica Summicron 50/2沈筒鏡:
朋友買了Hexar RF的套鏡,對這隻鏡頭沒興趣,我就接收過來了(當時買Hexar RF時只買機身)。
Leica Summicron 50/2沈筒鏡:
非常軟,不喜歡。
Leica Summitar 50/2沈筒鏡:
Leica Summitar 50/2沈筒鏡:
典型的Leica老鏡,拍黑白很OK,拍彩色就比較差了。
Leica Elmar 50/2.8沈筒鏡:
前後擁有過兩支,表現還不錯,但是都脫手了。
像照片這支雖然第一層鍍膜有許多細小的刮痕,但是拍起來還是很OK的。
Voigtlander 75/2.5:
像照片這支雖然第一層鍍膜有許多細小的刮痕,但是拍起來還是很OK的。
Voigtlander 75/2.5:
很不錯的鏡頭,但是用了數位後,還是脫手了。
IIIF + 外接觀景器皮套:
IIIF + 外接觀景器皮套:
M3 / M2 / M1時期的皮套:
M4時代的皮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