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non EOS系列 底片機身
Canon EOS-1是我的第一台自動對焦單眼相機。
1995年決定要購買AF SLR,那時候在Nikon的F90及Canon的EOS-5之間猶豫不決,本來是偏向購買Canon,但是家父的建議是買Nikon F90。
幾乎就要購買F90了,但是一台二手的EOS-1讓我決定用Canon,覺得Canon實在還不錯耶,對焦迅速,能夠全時手動對焦,加上堅固耐用的機身,好吧,就用Canon了。
那時候還不敢一次到位買L鏡,先買幾支中階的鏡頭來試試看,反正如果用不喜歡的話,都是買中古了,再賣掉也不會賠太多。
就這樣先後買進EF 28-105/3.5-4.5 USM, 70-210/3.5-4.5 USM, EF 20-35/3.5-4.5, EF 100/2.8 Macro, Sigma APO Macro 400/5.6 HSM.......,到1999年才購入第一支L鏡。
EOS-1在Canon相機的歷史上算是大功臣一個,因為從EOS-1開始,Canon慢慢的擴充在專業市場的佔有率,甚至在體育及生態攝影嚴重威脅到Nikon,慢慢的,體育競賽場幾乎清一色的白色大砲,搭配的都是EOS-1 / 1N及1V這個等級的專業相機。
1995年購入EOS-1後,用了幾乎14年的Pentax系統在我的私人攝影方面幾乎正式退休,轉而都放在店裡做翻拍及普通身份證照的工作。
這台EOS-1從阿根廷拍到巴西,也曾經帶到新加坡,台灣及大陸,一直到2000年才賣給一位職業攝影師,結束了在我手中5年的服役。
優點:
1. 專業級旗艦,堅固耐用。
2. 100%的取景窗及相當棒的手感。
3. 配合環形馬達USM鏡頭時,對焦相當迅速。
4. 有多種個人喜好設定可以使用。
缺點:
1. 回片聲音過大,一次在教堂拍攝建築,極其寧鏡的環境下拍完自動回片,那種聲音真的是驚天動地。
2. A-TTL閃燈系統,配合540 EZ及ML-3環閃時常會過曝。
Canon EOS-1N
我擁有過的EOS 1系列頂級機,都是在快停產或是剛停產沒多久時買入二手機,這樣子出血比較沒那麼多。
1995年買入EOS-1,2002年買入EOS-1N,以準專業機的新機價格就可以擁有頂級機的功能。
仔細回想起來,用過許多日系的頂級專業機,如Nikon F Pentaprism, F Photomic TN, F2 SB, F2 A, F2 AS, F3 HP, Canon old F-1, F-1N, New F-1, T90, EOS-1, EOS-1N, Pentax LX....,在這些相機裡沒有一台是買全新的,全部都是買二手機。
1999年購入EOS-3新機 (這是我買過最貴的日系底片相機,而且還不是頂級機型),2000年將EOS-1賣給一位職業攝影師 (現在那台EOS-1還健在耶) 後,總覺得一台機身有點不足,後來在2002年購入了EOS-1N。
以個人的喜好來說,EOS-1N的外型是最漂亮的EOS底片機,尤其是機頂凸出五菱鏡的位置,大小剛好,相當圓滑。
EOS-1有著壯大的機身和正面看去小小凸出的機頂,有點類似Old F1,有種不夠大方的感覺。
EOS-3的機頂五菱鏡凸出部分,卻因為混雜著曲線與剛硬的線條,覺得有點醜,後來的EOS-1V就有了圓滑的線條,但是我還是覺得EOS-1N最漂亮。
EOS-1N可以說是EOS-1 + EOS-5,有著EOS-1的強壯及專業相機功能,加上EOS-5的對焦系統 (扣掉眼控對焦),是台中規中矩的專業相機。
好幾年的時間,搭配1N及EOS3使用,EOS-1N使用廣角及標準變焦鏡頭,EOS-3使用長焦及微距鏡頭,很好的搭配。
2006年5月購入數位單眼相機EOS-350D後,EOS-1N功成身退,我把他割愛,只留下EOS-3作為唯一的EOS底片機。
買家購買前要求拿到Canon服務中心做個檢查,當然機況相當良好,檢查報告指出那台EOS-1N的快門啟動次數不到6000次,以專業相機的標準來說,可以說用得相當少。
優點:
1. 堅固耐用。
2. 100%視野的觀景器。
3. 質感相當好,人體工學亦相當好。
缺點:
1. 沒有價格平易近人的電池盒兼垂直把手,必須購買笨重及昂貴的Power Boster。
2. A-TTL閃光系統沒有E-TTL來得準確。
3. 快門線的位置及安裝方式不理想。
1998年年底,Canon發表了當時最先進的Canon相機,造成了市場的轟動,有幾個突出的特色:
1. 45點自動對焦。
2. 鏡頭最大光圈為f:8時還能自動對焦,這個功能只有後來的1V, 1D, 1DS, 1D Mark II, 1DS Mark II, 1D Mark IIN, 1D Mark III及1DS Mark III...有繼續保持,也就是說:EOS-3是唯一一台非1系列而有此功能的相機。
3. 測光系統非常準確及先進,重點測光時可以達到在8個不同位置測出曝光值後相機運算出平均值。
4. 眼控對焦,不過玩了幾次後就沒再玩了。
5. E-TTL閃燈功能,甚至在配合多盞離線閃燈時還能達到E-TTL。
6. 終於把快門線及位置改良了。
7. 明亮的觀景窗,配合原廠的雷射對焦屏非常明亮,後來換了井字格狀對焦屏後,發現明亮度差了1/2到2/3格。
1999年6月,買了EOS-3,這部相機一直當作主機使用,一直到2006年買了EOS-350D後,EOS-3用的機會就變得相當少了。
1999年到2006年這些年來,以EOS-3搭配EOS-1N使用,EOS-3配合望遠鏡頭及微距鏡頭,EOS-1N使用廣角及標準焦段,南征北討從西北高原區到南部安地斯山脈,這段期間應該是吃底片最多的時期。
為什麼說是吃底片最多的時期?有兩個原因:
1. 2001年底12月阿根廷經濟風暴後,百業蕭條,我從事的彩色沖洗業更是門可羅雀,由於阿幣貶值三倍,阿根廷國內旅遊變得便宜許多,因此那幾年來開車跑了許多地方。西北高原區有拍不完的人文題材,南部安地斯山脈湖光山色,是露營及度假的好地方。
2. 2001年底,與數位好友創立Tigre攝影俱樂部,並開始參加全國沙龍及國際沙龍,因此這幾年來相機吃了許多底片 (2006年6月起開始吃記憶卡),要常拍照才有照片參賽 (於2009年5月份起不再參加全國及國際沙龍)。
EOS-3還有一個優點,由於它的大嘴吧 (EF接環) 及明亮的觀景器,透過接環來使用Leica / Contax / Nikon及42mm羅牙鏡頭是種體會不同牌子鏡頭調性的好辦法,有位朋友特地買了EOS-3來用Leica R系列的望遠鏡頭。
優點:
在特色那部分說了一大堆了,這裡就不重複了。
缺點:
1. 手感不夠好,機背沒有防滑的橡皮,為了這個原因,還買了個日期機背,就為了那塊橡皮。
2. 機頂的外型實在有夠醜,EOS-1N及EOS-1的機頂就漂亮多了。
3. 快門線的蓋子容易掉 (獨門密笈:把蓋子放在快門線的一個洞內,然後機身都不要去用那個蓋子,雖然是很鴕鳥的作法,但是至少不會掉)。
4. 沒有像EOS-50或是EOS-30那種電池室 / 垂直把手,必須買PB-E2或是PE-E1強力馬達才能達到垂直把手的功能,相機變得又大又重。
Canon EOS-50E
1995年,繼EOS-5後,Canon發表了第二台眼控對焦相機:EOS-50E,也是第一台可以水平及垂直眼控對焦的相機 (EOS-5只能在水平拍攝時有眼控對焦功能)。
雖然它的功能沒有EOS-5來得強,但是部分金屬表面的機身及加強的控制盤質料,都為EOS-50E加分。
EOS-50E在北美市場稱為EOS Elan IIE,雖然名稱不同,但是功能完全一樣。EOS-50E除了極少部分的機身是黑色的外,絕大部分的機身是銀機身。
1995年購入EOS-1後,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後,決定繼續使用EOS系統 (一直到現在還是對EOS系統沒有變心),過了兩三年後買了EOS-50E作為副機,可以一台用長焦,另一台用廣角鏡頭。
人是不能寵的,用慣EOS-1後,覺得EOS-50E的快門時滯過長,機身的手感也沒有EOS-1來得好,所以那台EOS-50E後來大都用來拍攝家庭照片。
1999年購入EOS-3後,那台EOS-50E賣給朋友,到現在還在服役中。
優點:
1. 部分機身有金屬外殼,質感比EOS-5來得好。
2. 機身左側的曝光控制盤材料有加強,不像EOS-5容易故障。
3. 水平及垂直拍攝均可眼控對焦。
4. 第一台有E-TTL功能的EOS相機,讓閃燈拍攝的曝光更正確。
5. 電池盒使用4顆AA電池,兼負垂直把手的功能,增加垂直拍攝時的方便性。
缺點:
1. 快門時滯。
2. 沒有重點測光。
3. 塑料反光鏡室組及過片導軌。
各位看官不要以為我只玩高階及中階底片機,我也曾經用過低階的EOS-500。
大概是1996或是1997年吧?買了一台EOS-500 KIT,連EF 35-80/4-5.6,買來給老婆大人拍生活照。
但是老婆對這個大小的相機似乎不怎麼感興趣,覺得太大不方便,而我用了幾次後,也覺得有點玩具,後來就賣給一位客戶了。
優點:
1. 體積小,價格便宜。
2. 以那個等級的相機來說,功能算是相當強大的。
缺點:
1. 塑膠味太重。
2. 手感差。
3. 觀景器看出去就不怎麼爽。
延伸閱讀:
推薦路線: Patagonia (阿根廷及智利的南部)
推薦路線: 玻利維亞
推薦路線: 祕魯
推薦路線: 古巴
推薦路線: 伊瓜蘇瀑布
推薦路線: 阿根廷西北高原區
推薦路線: 智利南方公路 (大理石教堂)
推薦路線: 智利Isla Chiloé島
推薦路線: 智利 San Pedro de Atacama
推薦路線: 哥倫比亞
推薦路線: 阿根廷的生態攝影
推薦路線: 世界遺產
帶團拍攝作品:
2013-04: 阿根廷三大國家公園 (冰川國家公園, 伊瓜蘇國家公園, 火地島國家公園)
2015-03: 阿根廷西北高原區
2015-06: 阿根廷西北高原區 + 布宜諾斯艾利斯
2015-12: 12000公里長征 (阿根廷 / 智利 / 巴西)
2016-02: 玻利維亞 + 阿根廷西北高原區 + 布宜諾斯艾利斯
2016-03: 古巴
2016-11: Patagonia + 布宜諾斯艾利斯
2016-12: 古巴
2017-01: 南美六國 (阿根廷 / 烏拉圭 / 巴西 / 玻利維亞 / 哥倫比亞 / 智利)
2017-02: 祕魯 + 玻利維亞 + 智利
2017-03: 祕魯 + 玻利維亞 + 智利 + Patagonia
2017-04: Patagonia + 大理石教堂
2017-05: 伊瓜蘇 + Patagonia
2017-06: 伊瓜蘇 + Patagonia
2017-11: 智利大理石教堂 + Isla Chiloé島 + Frutillar + Valparaíso
2018-01: 智利 祕魯 玻利維亞
2018-01 & 02: 祕魯 玻利維亞
2018-02: 祕魯 玻利維亞 智利
2018-03 & 04: Patagonia + Valparaíso
2018-05 Patagonia
2018-05 & 06 Patagonia + 伊瓜蘇瀑布
2018-09 智利 百內國家公園
2018-11 & 12 智利南方公路 + 大理石教堂 + Isla Chiloé島 + Frutillar + Valparaíso
2019-01 智利南方公路 + San Pedro de Atacama + 玻利維亞
2019-02 & 03 祕魯 + 玻利維亞 + 哥倫比亞
2019-03 玻利維亞 + 智利
2019-04 Patagonia
2019-04 Patagonia + 大理石教堂 + 伊瓜蘇瀑布
2019-05 智利 百內 + Isla Chiloé島 + Frutillar + 大理石教堂
2019-08 Patagonia + 伊瓜蘇瀑布
2019-10 & 11 車隊自駕南美七國53天
2019-12 祕魯 + 玻利維亞
2020-02 & 03 古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