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西北高原區自駕旅遊 (Salta, Jujuy, Tucumán 阿根廷)

Leandro Cheng之所以會6次(2002, 2003, 2004, 2006, 2009, 2010)到阿根廷西北高原區旅遊,我承認是受到我所屬的Foto Club Tigre會長Ricardo López(E-FIAP, SFA)相當大的影響。
Ricardo López已經到西北高原區拍照20次了(每次開車來回加上拍照至少要8-10天),他擅長的題材是人物寫實及環境人像,拍這些題材就讓我想到在台灣拍攝原住民。
記 得1998-1999年時有到旅行社詢問到西北高原區的tour,由於當時阿幣與美金的匯率仍然是1:1,所以團費相當貴,飛機團七天六夜每人要七百多阿 幣(美金),我們全家四個人的團費+雲頂火車的車票+餐飲+雜七雜八費用,我想大概要花個3500-4000阿幣(美金)。
在這麼貴的費用下,當然沒去 了,沒想到卻造成日後的緣分。
在2002年時雖然我已經在阿根廷住了16年,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去體驗高原區的生活(西北高原區不是傳統旅遊路線),經由Ricardo López的解說,我和家人在7月份寒假時自駕前往西北高原區。
2002年7月,阿根廷剛發生經濟風暴沒多久(六個多月),由於阿幣貶值的關係,人民的收入以美金來衡量的話一下子縮水了70%以上(阿幣由1:1一下子貶到 1:3.70左右),但是旅遊費用以美金來算的話變得相當便宜。
這次的旅遊我與家人以很經濟的方式來玩,12天下來只花了1200阿幣,才$325美金左 右,一萬出頭台幣,跟當初1:1時代的飛機團團費差了10倍。
在寫這篇遊記的時候,看到了當時拍的照片,一些旅遊的記憶深刻的出現在腦海,似乎又去舊地重遊了一趟。
Buenos Aires的緯度應該類似江蘇/上海吧? 當然熱帶的叢林及寄生在樹木上的蕨類植物不多,甘蔗就更不用說了。
由]Buenos Aires 往西北行,路邊的景觀也漸漸的不同,慢慢的由彭巴草原的滿地綠油油牧草及牛羊,經由乾旱區及沼澤,到了Santiago de Estero省及Tucumán省就可以看到到處都是甘蔗田(好像回到台灣的感覺耶),溫度也比Buenos Aires來得高。
後來在Rio Hondo溫泉時,我跟老婆還到市集喝了杯現榨的甘蔗汁,真棒!那是Buenos Aires喝不到的喔。
快到Santiago de Estero時,在公路邊發現了一個木炭窯,就停車下去看看吧!
2002-01

底片沖出來後才發現光圈開得太大,景深太淺了,無法表現出木炭/木材及後面那棵樹的關係。
2002-02

工人爬上窯頂不知道在做什麼?
2002-03

來張特寫,似乎是把什麼東西倒下去。
2002-04

工人們忙碌的搬運著木材。
2002-05

陣陣的白煙從木炭窯飄出來。
離開磚窯後,到Santiago de Estero省的Rio Hondo溫泉住了兩天,享受溫泉假期。
雖然泡著溫泉,但是心裡對西北高原區充滿著憧憬,想著過兩天就可以進入高原區了。
Santiago de Estero是個貧窮的省分,又相當的髒亂,讓我對這個省相當沒好感。該省最大的收入在於Rio Hondo溫泉區的觀光及甘蔗,可是離開溫泉區不到5公里就可以看到一大片的垃圾山了。
2002-06

垃圾堆裡煙霧瀰漫,兩位男童騎著馬經過。
2002-07

在垃圾堆裡尋寶的男孩。
2002-08

雖然貧窮,但是似乎過的還蠻快樂的。
2002-09

回到Rio Hondo溫泉,公園邊有位婦人正在編著鹹草做的籃子。
離開Rio Hondo溫泉,經由Tucumán到Tafí de Valle(海拔兩千多公尺)的山路上,有一段是亞熱帶叢林的地理環境,老實說實在很像溪頭附近的環境。
當離開Tafí de Valle往Amaicha De Valle前進幾公里後,環境越來越乾燥,開始有西北高原區的味道出來了。
2002-10

路邊的人家,他們的生活想必相當辛苦。
2002-11

我在猜,中國的黃土高原區的景象是否與這個景象類似?
2002-12

那張紅色的塑膠椅嚴重的破壞了畫面,後來才發現圍牆的木材竟然是仙人掌。
2002-13

記得當看到第一棵仙人掌時那種興奮的心情,在台灣出生成長的我們早已習慣綠油油的環境,高原/沙漠及仙人掌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。第一棵仙人掌謀殺了我將近20張的底片,可是再過幾公里後就是滿山的仙人掌了,回想起來在第一顆仙人掌前狂拍20張實在有點好笑。
2002-14

仙人掌的刺是又尖又硬。
2002-15

滿山的仙人掌。
2002-16

連加油站也有仙人掌。
2002-17

進入高原區後的第一個城市: Amaicha De Valle,這個城市位於Tucumán與Catamarca省交界附近。
2002-18

Amaicha De Valle博物館一景。
2002-19

Amaicha De Valle博物館及後面的公路。
2002-20

Cafayate是個比較大的城市,由於氣候乾燥出產葡萄,因此有好幾間葡萄酒廠。
2002-21

女兒在Cafayate的公園騎四輪車。
2002-22

現代與古典的對比? 土角仔厝 Vs. 現代的省電燈泡,一個強烈的對比。
2002-23

San Carlos古典的教堂屋頂竟然裝了現代化的天線,非常的不協調。
2002-24

San Carlos街景。
2002-25

母親與女孩。
2002-26

閒聊話家常的人們。
2002-27

老婆大人餵路邊的狗狗吃餅乾。
2002-28

離開San Carlos後就開始是泥土碎石路了,也陸續可以看到牧羊人。
從Cafayate到Cachi近兩百公里的40號公路幾乎都是泥土碎石路,加上又是山路,路況也相當不好。但是有幾個小村莊卻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,純樸的人們,歷盡滄桑的臉,純真的孩童.....。
以 前開車都是盡量開柏油路,開了這趟Cafayate到Cachi的泥土碎石山路後,之後讓我連續多年都會每年開上個1000-2000公里的泥土碎石路, 也難為了Toyota Corolla Terra 2.0 Diesel,那麼低的底盤卻跑了那麼多的山路,甚至在2003年還爬上海拔4300公尺的山上,翻山越嶺,爬山涉水,過溪的時候還會把水面的薄冰壓碎。
2002-29

牧羊人 II。
2002-30

高原上安息的地方。
2002-31

大光圈下乾燥的土牆。
2002-32

十字架上掛滿了鮮豔的塑膠花。
2002-33

藍與白?
高原的天空幾乎都是蔚藍的。
2002-34

路邊的人家。
2002-35

躺在"公路"上的醉漢。
2002-36

Angostaco教堂。
這個小村莊讓我印象深刻,話說當天早上在Cafayate買了三明治及飲料上路,抵達Angostaco時是中午午餐時刻,我們就在公園裡野餐了。
由 於西北高原區不是傳統的旅遊路線,Cafayate到Cachi近兩百公里的路況又是相當差,所以平時遊客就相當稀少了,加上我們這種東方臉,對當地人來 說更是稀罕。
公園就在一間小學的對面,那時候小朋友剛放學,結果我們旁邊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,對我們這些東方臉孔的人深感好奇。
2002-37

"關愛的眼神",我相當喜歡那位婦人的眼神。
2002-38

西北高原區陽光強烈,加上氣候乾燥,每個學童都曬得黑黑的。
2002-39

40號公路另一個村莊是"Molino",這是典型的當地建築,屋頂竟然是泥土的,還好這裡的雨水相當少。
2002-40

光與影。
2002-41

掛著唱片的土角仔厝,破舊解體的腳踏車及看門狗。
2002-42

另一個小村莊放學的學童們。
2002-43

這位妹妹對那位弟弟似乎不理不睬。
2002-44

騎馬的遊客。
2002-45

典型的排水管造型。
2002-46

牧羊人。
2002-47

小小牧羊人。
2002-48

牧羊人 II。
2002-49

除了人文及風景外,也來張生態照片吧!
2002-50

Catalina玩水玩得相當愉快。
高原區氣候乾燥,早晚的溫差也相當大,清晨可能是零下好幾度,下午時可能達到30多度。
我們穿衣服的方式是像"洋蔥"般,先穿短袖的T恤,再來是長袖的棉布T恤或是襯衫,之後是小背心,然後是毛衣跟夾克。
雖然早晚的溫差那麼大,可是卻不會覺得特別冷也不會覺得特別熱,因為氣候乾燥。
這三次的冬季旅遊遇到好幾次零下數度,擋風玻璃及後面的玻璃都結冰的狀況,可是一件外套就OK了,回到Buenos Aires後,雖然近10度卻感到比較冷,因為Buenos Aires的濕氣較大。
2002-51

一些餐廳都會在晚餐時請一些當地的樂師來餐廳駐唱(這倒有點像台灣早期的餐廳秀),節目的內容都是跟西北的民謠,這次的旅遊我才知道"老鷹之歌"是阿根廷西北部的民謠(El Cóndor pasa),而不是美國西部民謠。
2002-52

Cachi附近的羊群。
2002-53

Cachi附近的景色。
2002-54

離開Cachi前往Salta。
這條公路還是碎石路,其中會經過這趟旅遊的最高點:海拔3348公尺,當然這跟2003年的海拔4300公尺比起來又差了1000公尺了。
開了幾天碎石路,車子都是泥灰,到Salta時該好好洗車了。
2002-55

公路旁的教堂。
2002-56

由於到處都是仙人掌,連招牌都用仙人掌的木材來製作。
風塵僕僕的抵達Salta後,馬上去洗車,洗完後留在地上的泥巴多得可怕,也發現左前輪的胎壓不正常,趕快開到輪胎店檢查。原來輪胎刺到一個尖螺絲,補完胎沒事了,還好是在都市發現,不然如果在山上的碎石路換輪胎一定是滿身土。
在Salta停留了兩天,老實說,剛從純樸的山區回來,對都市實在沒什麼興趣。
前幾天從Cafayata走40號公路(很爛的碎石路)到Cachi,之後從Cachi到Salta的路也是好不到那裡去,但是卻有最純樸的人情味。
Salta還有一條柏油公路通Cafayate,我們在Salta休息兩天後走這條柏油公路回Cafayate,從地圖來看正好走了一個三角形(Cafayate - Cachi - Salta - Cafayate)。
2002-57

公路旁的水庫,有漂亮的房子跟遊艇。
2002-58

一個荒廢的車站,地名好像是Alemania(德國),從牌子上看來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了。
2002-59

五彩繽紛的山脈。
2002-60

高原區長滿了這種有尖刺的植物,汽車的輪胎要特別注意。
2002-61

Tucumán省的Quilmes廢墟裡,有許多當年印地安人築的石牆及仙人掌。
2002-62

逆光下的家人及仙人掌。
2002-63

人類跟巨大的仙人掌產生的強烈的對比。
2002 年的西北高原區之旅是第一次,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。Cafayate到Cachi的40號公路,雖然路很爛,要翻山涉水(一些路段必須涉溪而過),但是 那裡純樸的人們卻讓我永難忘懷,這也促使我在2003及2004年也連續兩年及2006 / 2009 / 2010年 在寒假到西北高原區旅遊拍照。
提供者
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
